連平縣忠信鎮東升村依靠種植葡萄走上脫貧路 葡萄架上結出“致富果”
“去年葡萄園開園,我們獲得收益1.78萬元。多虧村里引進葡萄種植,家里的日子越來越好了!”3月28日上午,在連平縣忠信鎮東升村葡萄種植基地,一名正在疏果的貧困戶興奮地對記者說道。
近年來,連平縣忠信鎮東升村充分利用土壤氣候、交通環境等自然優勢,瞄準葡萄發展“一村一品”。經過全方位的種植,一串串葡萄正在帶動更多村民增收就業,串起了鄉村振興產業興旺路,成為名副其實的“致富果”。
村民正在給葡萄疏果。
以水果種植帶動生態觀光
春季,天氣回暖,雨水充沛,東升村呈現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不遠處,綠油油的葡萄樹上,葡萄已經進入了掛果期,村民黃煥平正領著幾個貧困戶忙著給葡萄疏果,30多畝葡萄園需要在一個星期做完疏果,現在工作已接近尾聲。面對記者對于“疏果”的疑惑,黃煥平解釋,疏果,就是對一串串的葡萄進行梳理、修剪,確保每串果粒大小一致,塑造更好品相。
黃煥平是葡萄種植基地的學徒工。以前在深圳打工的他,得知葡萄種植基地招學徒工,就選擇了回家。他告訴記者,以前在深圳打工很辛苦,自從來到家附近的葡萄種植基地做學徒,每個月工資3000元,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的同時,也能照顧家里,更重要的是技術也學到了,這樣的好事他以前想都不敢想。
把種葡萄作為東升村的長效增收產業,并不是深圳市南山區桃源街道辦事處駐東升村扶貧工作隊干部腦門一熱的決定。去年4月,村里請來專家對土壤進行檢測,在確定當地環境氣候適宜種植葡萄后,便把葡萄當成“一村一品”產業來打造。
“由于科學種植、管理和經營,東升村的葡萄很受歡迎,去年開園不到一周,6000多斤‘夏黑’葡萄就被搶購一空,賣了將近9萬元。”東升村葡萄種植基地負責人黃漢明介紹,去年夏天第一年開園,每天就有上百名游客來到這里采摘,他們對葡萄的口感甜度都贊不絕口。事實證明,這個產業選對了。
打造生態觀光旅游新農村
在種植葡萄獲益之前,面對東升村資源短缺,村里經濟來源主要靠傳統農業等問題,深圳市南山區桃源街道辦事處駐村工作隊也曾頭痛,該如何挖出這片土地的特色與優勢,因地制宜制定產業發展規劃?測土質、訪群眾、問專家……最終,幫扶工作隊確定將葡萄種植作為精準幫扶東升村的主導產業來抓。
去年葡萄開園,東升村貧困戶獲得收益1.78萬元,嘗到了甜頭,大家對葡萄種植自然更加支持了。“現在看來,種植葡萄這條路我們走對了,雖然才剛剛收獲一季,但貧困戶都已經嘗到了甜頭。”村支書吳國亮開心地說。
目前,東升村生態觀光水果種植基地已種植30畝葡萄,今年預期產值50萬元-80萬元,可以為村集體、貧困戶帶來收益5.92萬元。不過,雖然葡萄好吃好賣,但要想把游客留下來,僅靠葡萄卻又過于單一,于是,為了配合葡萄產業鏈的完善,東升村開始鼓勵農戶種植其他水果。
“東升村靠近高速公路忠信出口,交通便利,加之當地山清水秀,環境優美,非常適合發展生態觀光旅游。”深圳市南山區桃源街道辦事處駐東升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陳達忠說,目前他們依托葡萄種植基地,還種植一些諸如百香果等適合本地生長的水果,希望利用水果采摘,吸引游客到東升村觀光旅游,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
種下葡萄樹,結下“致富果”。陳達忠表示,今后,村里還會從道路建設、農家樂建設以及鄉村休閑設施建設等,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同時,還將借著鄉村振興和全域旅游契機,形成觀光采摘產業鏈,吸引更多游客前來觀光消費,帶動東升村水果產業發展,帶動大家一起脫貧致富。
本報記者 吳文婷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