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縣將筑牢全域全面“融灣”“融深”產業基礎 全力打造“雙區”現代產業 差異化發展重要承載地
本報訊 記者 吳奕鎮 特約記者 曾祥太 前、昨兩日,政協第十屆龍川縣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和龍川縣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相繼閉幕。大會對過去一年工作進行回顧,對今年工作進行部署。今年,龍川將以全域全面“融灣”為“綱”、“融深”為牽引,深入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市委“示范區”“排頭兵”和“兩個河源”建設,全力克服疫情影響,堅定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保持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奮力推動“12345”發展新思路全面提效破局、努力構筑新局,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
今年,龍川縣將加大扶貧產業打造力度,推動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發展。
堅持抓防控、促發展,奮力奪取“雙勝利”
當前,疫情防控已步入常態化防控階段。今年,龍川縣將準確把握好“防”和“放”的關系,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做到疫情防控要精準施策、發展經濟要放開手腳,準確把握好“穩”和“進”、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全面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堅持“政府走在市場前面、政策走在企業前面”,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政策的引導作用,全力抓好經濟社會發展,積極探索“美麗中國”基層實踐路徑,抓緊推進“美麗中國(龍川)示范縣”建設。
推動鄉村振興,打造美麗龍川
今年,龍川縣將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域全面“融灣”“融深”補齊發展短板。通過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推動現代農業擴量增效、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等方式,做好“生態+扶貧”文章,健全完善“以工哺農”產業扶貧新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產業,并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水平對接“雙區”大市場,努力建設“雙區”的“菜籃子、果盤子、米袋子、油瓶子、茶罐子、水缸子”。同時扎實推進“百村示范、村村整治”工程,全面完成70個省定貧困村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工作。
在打造美麗龍川上,全縣將堅持強功能、提品質,加快推進縣城擴容提質,按照“三區三城”發展思路,加快高鐵新城、幸福新城、泰嵋新城規劃建設,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全力推進贛深高鐵龍川西站綜合交通樞紐項目、G205線至龍川西高鐵站連接線工程建設,盡快實現站區基本功能,推動高鐵新城、縣城、佗城協調互動、一體推進。
與此同時,龍川縣還將結合客家文化、趙佗文化、紅色文化,在城市特色培育、城市風格設計等方面突出龍川特色,提升城市形象。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探索建立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多渠道多層次的城市投融資機制,廣泛爭取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建設。加快建立健全城市運營開發循環機制和探索建立縣鎮土地儲備效益分成激勵機制,強化土地儲備工作,盤活存量土地和國有企業閑置的土地房產。
提檔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今年,龍川縣將充分挖掘現有產業優勢,推動與“雙區”產業協同互補發展,筑牢全域全面“融灣”“融深”的產業基礎,加快打造“雙區”現代產業差異化發展的重要承載地。
在園區建設方面,龍川縣將強力推進工業園三期土地征收和基礎設施建設,盤活閑置廠房、用地,完成二縱路、五縱路、六縱路建設工程,推動園區高壓線路改造及供電線路建設,協同推進園區學校、醫院、商業中心、住房、公園等配套設施建設,構筑投資“硬環境”,為項目落戶提供堅實保障。
在招商引資方面,以主動“融灣”“融深”為招商導向,深化“代辦制”服務。大力實施“雙創模式”,圍繞主導產業,主攻龍頭企業,緊抓上下游鏈條企業,積極引進體量大、質量高和產業帶動性強的大項目落戶龍川,并力爭實現工業項目超百家,引進項目宗數、實際到位資金均實現增長10%以上,其中引進2個以上超10億元的龍頭項目和5個以上超3億元的優質項目。
另外,龍川縣還將促進工業經濟擴量提質,提升產業科技創新水平,推動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并支持壯大民營經濟,全面提升經濟高質量發展。
重保障惠民生,統籌兼顧增進人民福祉
今年,龍川縣將集中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推動發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全力辦好民生十件實事,切實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社會保障方面,龍川縣將繼續完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全年城鎮新增就業5000人以上,下崗失業人員和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000人以上。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大力實施“粵菜師傅”“南粵家政”“廣東技工”工程,全力推動農村勞動力、貧困戶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全年創業培訓200人以上、貧困戶勞動力專項技能培訓3000人以上。
同時,龍川縣將新建1間救助管理站,提升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水平。推動“三院”公建民營、醫養結合服務管理模式的啟用工作,盡快完成兒童福利院的搬遷使用,繼續推進村級老人活動中心建設,完成70個省定貧困村、1個“紅色村”養老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互聯網+退役軍人服務”建設,強化管理保障服務工作。
在教育教學方面,龍川縣將啟動田家炳中學外遷工作,在原址改建1所義務教育學校;完成蓮南學校和水貝小學改擴建工程;加快啟動龍川縣文韜學校、龍川縣華文學校等一批民辦學校建設;加快推進麻布崗鎮中心小學、貝嶺鎮中心小學等5所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推進“5080”工程,完成1所公辦中心幼兒園建設,移交配套幼兒園1所,認定9所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特殊教育,加快推進縣技工學校教學樓、實訓樓改造工程。
另外,龍川縣還將在衛生健康服務、文化供給、社會環境等工作上下功夫,加快縣“三館合一”工程及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進度,繼續做好佗城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龍川木偶戲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工作,加快留守紅軍紀念園和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建設;完善應急救災體系,啟動縣、鎮應急指揮信息中心建設,組建綜合性應急搶險救援隊伍,加強應急物資管理儲備;強化“平安龍川”建設,推進縣城實有人口管理服務模式創新試點工作,加大治安防控工作力度,保持打擊重大惡性暴力犯罪的高壓態勢,全面提升偵查破案效能等。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