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百香果 撬動鄉村振興大產業 一產接二連三,和平縣推動百香果產業做大做強
多年來,和平縣高度重視特色農業發展,以三產深度融合為方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強深加工和產業鏈延伸,豐富旅游產品和文化內涵,推動百香果產業做大做強,為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寒冬時節,和平縣優勝鎮有知農場的百香果藤蔓上仍掛著光滑圓潤的果實,工人們穿梭其中,熟練地挑選、采摘。育苗棚內,一株株百香果苗青翠欲滴,長勢喜人。據悉,有知農場2024年種植黃金百香果200多畝,產量10多萬斤,現在大棚育有4-5萬株果苗。
百香果因其獨特的香氣和豐富的營養價值而被譽為“百果之王”。和平縣氣候溫和、光照充足、無霜期長,非常適合百香果生長。“我們這邊種出來的果十分清甜,相較其他區域的味道要更好。”有知農場合伙人何煒俊說,基地建設好后,將帶動周圍村民一起種植百香果。
和平縣大力推動百香果規模化種植。資料圖片
據了解,近年來,和平縣通過政策扶持和技術引進,大力推動百香果規;N植。截至目前,全縣百香果種植面積已達2.41萬畝,遍布17個鎮,初步形成了以東水、彭寨、優勝、陽明、青州、大壩、合水等鎮為核心區的百香果產業布局,約70%的鮮果在網上銷售到全國各地,市場價格穩定,發展前景良好。
堅實的一產發展基礎為和平縣百香果產業的發展鋪墊了良好的二產發展前景。在廣東東森堂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一瓶瓶百香果果汁飲料經過灌裝、封蓋、降溫等自動化工序后,從生產線上陸續下線。“車間生產量大概是8000瓶/天,年產量在120萬瓶左右,年產值約600萬元。”公司生產負責人梁明浩說。
百香果的深加工和產業鏈延伸極大提高了百香果的附加值。當前,廣東東森堂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廣東聰明人集團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通過引進先進的加工設備和技術生產出百香果果汁飲料、百香果濃縮果汁、百香果果醋、百香果果干、百香果果脯、百香果果派等多種產品,市場前景廣闊。
三產融合是當前農業發展的重大機遇,也是激發新型業態產生、擴大農業農村發展空間的重要措施。多年來,和平縣積極探索“農業+旅游”發展模式,將大壩鎮水背村等百香果種植基地打造成生態農業文旅休閑綜合體。當前,水背村不僅修建了陽明廣場、休閑長廊、荷花觀賞棧道等基礎設施,還引入了田園花海、兒童游樂、動物觀賞、親子采摘、野炊露營、研學實踐等特色園區項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游玩。
“基地融合了農業生產、特色餐飲和休閑觀光、親子旅游等多種業態,預計年產值將超1300萬元,年接待游客量達50多萬人次,解決了就近農戶就業30-60人。”古樹緣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基地負責人葛小毛說。和平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圍繞打造種植示范基地的目標任務,把發展特色產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首位產業來抓,在推進一產高質量發展基礎上,提升農業附加值,打造高效發展的百香果產業,推動百香果從“小特產”升級為“振興大產業”,逐步走出一條特色農業發展之路,助力“百千萬工程”。
本報記者 曹志成 通訊員 鄧燕琴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1995年1月5日,《河源晚報》創刊。30年光陰,一張報紙見證、記錄了一座城市的成長。后天,是《河源晚報》三十華誕,這個生日同樣屬于所有晚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