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平縣以桃為媒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繪就南國桃源新畫卷
盛夏七月,連平縣上坪鎮小水村思源果園,桃農們正在精心挑選桃子,準備裝箱發往全國。不遠處的果樹下,許多從外地趕來品桃的游客拿著籃子親手體驗采摘的樂趣。“我每年都要從順德過來這邊買桃,上坪鷹嘴蜜桃口感清脆香甜,我們全家都很愛吃。”游客陳女士說。
連平鷹嘴蜜桃種植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歷經數十年發展,已形成“種植規模化、生產標準化、品牌高端化”的發展格局。目前,全縣種植面積超8.8萬畝,年產值突破21億元,帶動8100余戶桃農增收致富,更培育出古坑、小水等4個“億元村”。連平鷹嘴蜜桃也獲批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成為連平縣的一張亮麗名片。
桃農挑選品相佳的桃子打包。
以“桃”為媒鋪就致富路
上坪鎮作為鷹嘴蜜桃的核心產區,多年來,始終堅定不移地將鷹嘴蜜桃產業作為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來培育,如今上坪鎮鷹嘴蜜桃種植面積突破5.6萬畝,年產值超16億元,成為了不少村民的“增收密碼”。
謝龍光是上坪鎮的一名桃農,近幾年來,他陸陸續續擴大鷹嘴蜜桃種植面積,目前已種植鷹嘴蜜桃近80畝,通過種植鷹嘴蜜桃可實現年收入近20萬元。“之前是在外面打工,年收入大概是6萬元,返鄉種桃后,生活水平明顯比以前高了,我們的房子也建起來了,日子越過越好。”謝龍光說。
謝龍光的種桃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前幾年,鷹嘴蜜桃品牌還沒有打出去的時候,我們會面臨著桃子滯銷的問題,桃子的產量、品質也有欠缺。”謝龍光介紹,隨著政府每年舉辦桃花旅游文化周、鷹嘴蜜桃文化周等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打造“桃品牌+”等措施后,有越來越多的游客知道鷹嘴蜜桃,鷹嘴蜜桃的銷路越走越寬。“同時,每年政府都會組織專家教授對我們開展技術培訓,到果園里指導我們怎么去解決病蟲害的問題,幫助我們提升桃的品質。在專家的指導下,我們的桃產量提升了20%左右。”謝龍光說。
謝龍光的種桃經歷是萬千桃農的縮影。近年來,將鷹嘴蜜桃產業作為富民興村的重點產業,全力做好“桃政策、桃品牌、桃科技、桃文旅”四篇文章,通過成立縣“百千萬工程”鷹嘴蜜桃產業發展專班、出臺擴種獎補政策、與高校共建“產學研”平臺及開展品種改良、病蟲害智能識別等技術攻關、構建“線上+線下”立體銷售網絡等措施,不斷提升鷹嘴蜜桃產量和品質,推動鷹嘴蜜桃產業高質量發展,讓鷹嘴蜜桃成為當地人民的“致富果”。
以“桃”興產 農文旅全面開花
三月來賞桃花,七月來品嘗鷹嘴蜜桃,是不少游客與連平的四季之約。為進一步擴大連平鷹嘴蜜桃的知名度,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連平縣以桃花的核心區上坪鎮為中心點,依托“十里桃花,萬畝桃園”的美景,建設桃旅綜合體、桃花風光攝影園、桃文化藝術展館、桃文化長廊等桃旅項目,同時,每年圍繞“三月賞花,七月品桃”為主題,常態化開展桃花旅游文化周、鷹嘴蜜桃活動月等活動,以多元的形式展現鷹嘴蜜桃之鄉花開結果盛景,有效提升了鷹嘴蜜桃的市場知名度和美譽度。據統計,2025年桃花文化周期間,漫山桃花盛景引得50萬人次紛至沓來,旅游收入高達1.75億元。
走進連平縣上坪鎮,一幅幅以“桃文化”為主題的精美墻繪映入眼簾,桃園三結義、桃源仙境……栩栩如生的畫面躍然墻上。
今年,連平縣還大力推進“南國桃源”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圍繞整體風貌提升、優化產業布局、豐富公共服務供給、打造基層善治樣板等方面,深耕桃科技、桃文化、桃產業,推動全產業鏈升級、品牌價值提升和城鄉資源聯動,打造具有連平獨特魅力的鄉村振興示范帶。
據介紹,連平縣“南國桃源”鄉村振興示范帶沿105國道沿線覆蓋1個鎮(上坪鎮)和7個村(中村村、小水村、古坑村、旗石村、新鎮村、東南村、東陽村),全長15公里。該示范帶圍繞“一軸七區N節點”打造,共謀劃15個子項目包括桃鄉民宿集群部落、桃文化主題村、明巢桃創客服務中心等,推動鷹嘴蜜桃產業實現從“單一種植”到“全鏈增值”的跨越式發展。
而今,在這片被譽為“中國鷹嘴蜜桃之鄉”的土地上,時序更迭間,兩種截然不同的美景與滋味,共同編織出一幅桃香浸潤的南國桃源畫卷。
據連平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連平縣將深化三產融合,強化連平鷹嘴蜜桃品牌建設,提升市場辨識度,積極爭創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拓展桃文創、康養旅游等新業態,驅動桃產業高質量發展。
本報記者 謝夢君 通訊員 蘇奕楠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翠涌九連共富路,春風點化萬竿斜。”地處九連山腹地的和平縣上陵鎮翠山村,峰戀疊嶂,一望無際的毛竹沿著山坡起伏,似碧海綿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