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實體守初心 賦能民企創佳績
服務實體守初心
賦能民企創佳績
建設銀行多措并舉持續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
民營經濟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來,建設銀行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導向,充分發揮國有商業銀行主力軍作用,多措并舉持續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特別是自去年以來,為更好地落實中央民營企業座談會重要精神,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解決“融資難”“融資貴”難題,建設銀行用實際行動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數據顯示,僅2019年一季度,建設銀行民營企業貸款新增超千億元,新增占比超40%,貸款加權平均利率較年初明顯下降已低于5%,位居人民銀行一季度MPA民營企業服務考核四大行前列。
以體制機制保障民企金融服務獲得性
近期,針對民營金融服務中存在的難點和焦點問題,監管部門密集發布了一系列措施給予引導和支持。其中,推動銀行健全“敢貸、愿貸、能貸”的考核激勵機制,被視為該項政策目標的關鍵之舉。
建設銀行堅持“不惟所有制,只惟客戶”的指導思想,積極出臺相關政策,從體制機制上保障民營企業金融服務的獲得性。自2018年11月以來,出臺四份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全行性文件,推出26條政策以及30條精準落地措施,打出一套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組合拳”,提出“五個優先、四個強化、四個保障”,分別從資源保障、擴大規模、效率提升、降低成本、考核激勵、盡職免責、持續服務、助力脫困、減負賦能等方面給予制度安排,繼續加大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投入和支持力度,以實際行動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數據顯示,2018年底與2019年一季度,建設銀行民營企業貸款同比增速分別為8.9%、14.1%,分別高于同期國有企業3.3、6.9個百分點。
以綜合金融服務助力民企做優做強
除加大信貸支持外,結合不同發展特點,建設銀行還運用全牌照優勢,為民營企業量身訂制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加大多渠道融資支持力度,拓寬民營企業融資來源。
建設銀行持續加大并購貸款支持做強民營企業的力度,2019年一季度末對民營企業并購貸款余額達289億元;通過整合投行、資管類產品對接個性化金融需求,積極支持民營企業參與行業兼并重組、國企混改等,助力民營企業不斷壯大。如為龍湖地產及上游中小微供應商提供供應鏈反向保理資產證券化產品,為曹操專車提供股權融資財務顧問服務,為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承銷發行募集資金用于風電場項目建設的綠色中期票據,為紅獅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承銷發行一帶一路債券等。
同時,建設銀行積極支持民營企業開展市場化、法制化債轉股業務。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建信投資累計與民營企業簽訂市場化債轉股框架協議近300億元,其中過半已落地。處于對接洽談中的民企項目約20個,金額約300億元。
以金融科技探索金融服務可持續之路
民營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的信貸風險,主要源于信息不對稱的難題。建設銀行通過內部挖潛和外部共享,運用金融科技打造出數據化、精準化、自動化、智能化的普惠金融服務新模式,找到了一條破解征信難題、增強民營企業金融服務可持續性的道路。
對內,建設銀行依托“新一代”核心技術系統,打通全行不同渠道、不同部門數據壁壘,實現對民營、小微企業和企業主信息的系統整合。對外,建設銀行廣泛聯通稅務、工商等外部公共信息,以大數據手段精準分析企業生產經營和信用狀況,為企業融資有效增信。建設銀行從交易、結算、納稅等場景切入,圍繞民營、小微企業實際需要創新定制產品,大幅提高民營、小微企業貸款可得性,同時有效防范虛假交易、虛假經營等風險。
以創新網絡供應鏈業務為例,2018年該行已與1184家核心企業合作,成功研發創新30余個子產品,并已累計向3.3萬家企業發放超5000億元網絡供應鏈信貸資金,信貸資金全部投向實體經濟。在通過網絡供應鏈獲得信貸支持的客戶中,民營企業11190戶,占比達94%,信貸余額近700億元,占比73%,有效解決了產業鏈上的中小民營企業融資難題。同時,建設銀行“小微快貸”業務實施客戶準入“機控”管理,將銀行對客戶的資格要求和產品的準入條件納入機控范疇,由系統根據相關規則進行自動核實、控制,減少人工干預和操作的空間,確保信貸政策落地、防范道德風險。
另外,經濟金融環境復雜多變,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難免出現臨時性資金困難,建設銀行還發揮同舟共濟的互助精神,對技術含量高、市場份額穩定的優質企業,堅持不盲目抽貸、壓貸、斷貸“三不原則”,積極做好金融機構債權人溝通以及銀、政、企協商工作,幫助企業走出“財務困境”,真正做到“雪中送炭”。
本報記者 張濤 通訊員 王華鋒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今年9月10日是我國第41個教師節,主題是“以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譜寫教育強國建設華章”。

